历史地理知识|太和镇属于哪个省,湖北省太和镇属于哪个市( 三 )


2、区划现状
【历史地理知识|太和镇属于哪个省,湖北省太和镇属于哪个市】截至2016年 , 太和县辖29个镇:城关镇、旧县镇、税镇镇、皮条孙镇、原墙镇、倪邱镇、李兴镇、大新镇、肖口镇、关集镇、三塔镇、双浮镇、蔡庙镇、三堂镇、苗老集镇、赵庙镇、宫集镇、坟台镇、洪山镇、清浅镇、五星镇、高庙镇、桑营镇、大庙集镇、胡总镇、郭庙镇、二郎镇、阮桥镇、双庙镇 , 2个乡:赵集乡、马集乡 。 太和县政府驻城关镇 。
【地理环境】
1、位置境域
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 , 东临涡阳、利辛 , 南抵阜阳 , 西接界首 , 西南与临泉相接 , 北与亳州市谯城区为邻 , 西北与河南省郸城接壤 。 县境介于东经115°25′―115°55′ , 北纬33°04′―33°35′之间 , 总面积1822平方千米 。 东南经凤台、淮南去合肥224千米 , 西北经淮阳、西华去郑州307千米 。 东去津浦路至蚌埠209千米 , 西去平汉路之漯河210千米 。 太和县境南北长52千米、东西宽60千米 。
2、地质构造
太和县境内地层0—40米深度内为全新统 , 40米以下为更新统 。 更新统上部 , 顶部岩性为青黄杂色亚粘土 , 颜色杂乱 , 较硬 , 干后坚实 , 切面光滑 , 有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 , 有裂隙 , 但发育不全 。 全新统分上、中、下3段 。 全新统下段顶板埋深18—24米 , 厚20米左右 。 顶部为灰黑色、紫灰色亚粘土 , 致密 , 干后坚硬 , 颗粒细腻 , 稍有滑感 , 裂隙不发育 , 含有较多地腐植质 , 可能为风化壳 , 此层是全新统下段的标志层 。 单层厚度4—8米 , 部分地区10米以上 , 向东南较薄 , 只2米左右 。 中部变为灰黄色亚砂土或粉砂 , 厚4米左右 , 至南部增厚 , 为6—8米 。 一般层次多 , 沉积不稳定 , 多是薄层相间的粉、亚砂与亚粘土互层 。 分选较差 , 在亚砂土内多含有钙质结核 , 是全新统与更新统的分界标志层 。
3、地形地貌
太和县境处于淮北淤积平原之西北部 , 黄泛平原是地貌类型的主体 , 始于汉武帝元光三年(前132年)以来的黄河多次西泛滥淤积而成 。 境内地势平坦 , 西北高(海拔36.05米) , 东南低(海拔30.5米) , 高差5.55米 , 自然坡降一万分之一到七千分之一 。 按地貌成因分类 , 可分为剥蚀堆积河间平原和最新泛滥带 。 削蚀堆积河间平原广泛分布在河间地区 , 由青黄杂色亚粘土构成 , 顶部有50厘米左右的黑色风化壳 , 地表平坦 ,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。 青黄杂色亚粘土明显地遭受剥蚀 , 沿裂隙呈棱块状脱落 , 剥蚀脱落的亚粘土碎块 , 重新在附近或移至别处堆积起来 。
4、气候特征
太和县地处亚洲大陆东部 , 气候按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部季风暖温带半温润地区 , 又接近北亚热带气候 , 实质是两种气候的缓冲区 。 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 , 四季分明 , 光照充足 , 气候温和 , 雨量适中 , 无霜期长 。 但因处在两种气候的缓冲区 , 天气往往变化无常 , 低温、连阴雨、旱、涝、冰雹、霜冻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出现 , 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。 气温:年平均14.9℃ 。 1月份最冷 , 平均0.7℃ , 7月份最热 , 平均27.9℃ , 年温差27.2℃ 。 1959年至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40.8℃ 。 极端最低气温为-21.3℃ , 最高和最低温差62.1℃ 。 太和县1959年至1985年的气象记录最低气温低于-20℃的年份有5年 , 最高气温超过40℃的年份也有5年 。

推荐阅读